解析使用齒輪泵時應注意如下事項:
一、泵的吸油高度不可以大于0.5m。
二、工作油液應嚴格按規定選用,工作溫度范圍為–20~80℃。
三、泵傳動軸與原動機輸出軸之間的安裝采用彈性聯軸節,其同軸度偏差應小于0.1mm,采用軸套式聯軸節的同軸度偏差應小于0.05mm。
四、傳動裝置應確定泵的主動軸受力在允許的范圍內。
五、泵的旋轉方向不能搞錯,即泵的進、出油口位置不能錯。拆卸和裝配泵時,需要嚴格地按出廠使用說明書進行。
六、在泵的吸油口常安裝網式過濾器,其過濾器精度應小于40μm。設置在系統回油路上的過濾器,其精度盡量小于等于20μm。
齒輪泵使用久了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問題,現在就從齒輪泵各部件來談談齒輪泵的修理工作。
一、潤滑油泵殼體的修理殼體裂紋的修理
殼體裂紋可用鑄508鎳銅焊條焊補。焊縫須緊密而無氣孔,與泵蓋結合面平面度誤差不大于0.05毫米。
二、泵殼內腔的修理
泵殼內腔磨損后,一般采取內腔鑲套法修理,即將內腔搪大后鑲配鑄鐵或鋼襯套。鑲套后,將內腔搪5、閥座的修理:限壓閥有球形閥和柱塞式閥兩種。球形閥座磨損后,可將一鋼球放在閥座上,然后用金屬棒輕輕敲擊鋼球,直到球閥與閥座密合為止。如閥座磨損嚴重,可先鉸削除去磨痕,再用上法使之密合。柱塞式閥座磨損后,可放入少許氣門砂進行研磨,直到密合為止。
三、主動軸與襯套磨損后的修理
齒輪泵主動軸與襯套磨損后,其配合間隙增大,必將影響泵油量。遇到這種情況,可采用修主動軸或襯套的方法恢復其正常的配合間隙。若主動軸磨損輕微,只需壓出舊襯套后換上標準尺寸的襯套,配合間隙便可恢復到允許范圍。若主動軸與襯套磨損嚴重且配合間隙嚴重超標時,不僅要愈換襯套,而且主動軸也應用鍍鉻或振動堆焊法將其直徑加大,然后再磨削到標準尺寸,恢復與襯套的配合要求。
四、泵蓋的修理
工作平面的修理:若泵蓋工作平面磨損小,可用手工研磨法去掉磨損痕跡,即在平臺或厚玻璃板上放少許氣門砂,然后將泵蓋放在上面進行研磨,直到磨損痕跡去掉,工作表面平整為止。當泵蓋工作平面磨損超過0.1毫米時,應采取先車削后研磨的辦法修理。
五、主動軸襯套孔與從動軸孔磨損的修理
主動軸襯套孔磨損后,可用鉸削方法去掉磨損痕跡,然后配用加大至相應尺寸的襯套。從動軸孔磨損也以鉸削法去掉磨損痕跡,然后按鉸削后孔的實際尺寸配制從動軸。
齒輪泵高壓校驗的特點和注意事項
一、高壓閥開啟時聲音很大,特別是大口徑;
二、高壓閥開啟是振動大;
三、開啟時反沖力很大,故法蘭連接處材料要好;
四、彈簧調節不能很大,只能微調(高壓閥彈簧較粗)。
齒輪泵適用于各個行業,輸送的介質范圍比較普遍,此齒輪泵具有結構,安裝方便,拆卸容易,保養簡單,使用的流量均勻連續,磨損輕微,使用壽命不錯等等一些優點。
一、齒輪泵在使用的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并且維修,應該注意檢查電動油桶查看里面的電源線;內接線,插頭,開關是不是還能正常的使用;軸承的零部件是否有沒有損壞的地方等等一些;
二、應保存好齒輪泵上的各個零部件,在拆檢齒輪泵的過程中,應該保存好各個零部件,并且保持潔凈;
三、使用齒輪泵的過程中要經常加脂,潤滑脂比較容易揮發,所以注意添換,其次保持好軸承處的清潔;
四、使用或者是使用完的情況下要把電動抽油泵放在比較干燥,沒有腐蝕性,比較潔凈的環境之中去。
齒輪泵中軸的磨損主要是因為軸兩端與支撐滾針間的摩擦磨損,使軸徑變小。如果是輕微磨損,可通過鍍一層硬鉻來加大此部位軸的直徑尺寸,使軸得。如果軸磨損嚴重,則應45鋼或40cr鋼重新制造,軸毛坯經粗、精車后,軸承部位要熱處理,硬度為hrc60-65,然后再經磨削,使軸承配合部位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.32μm;軸的圓度和圓柱度允差為0.005mm;與齒輪配合部位按h7/h6、表面粗糙度ra應不大于0.63μm。
泵中零件維修后,軸承滾針應替換。對滾針要求是:全部滾針直徑的尺寸誤差不應超過0.003mm,長度允差為0.1mm,與軸配合間隙應在o.olmm左右;滾針裝配時要按數量要求充滿軸承殼內,滾針間要相互平行布置。